沈阳大学音乐专业:
建立于1985年。1995年开始招收音乐教育本科专业,1999年增设音乐表演本科专业,2006年试办影视表演本科专业。学院在二十多年的办学实践中,积累了厚实的办学经验,取得了明显的成绩,已成为沈阳市中、小学音乐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的重要基地,被誉为辽沈地区培养、选拔音乐人才的专业院校。琴房
学院拥有独立琴楼一座,132间。各专业实训场馆有:音乐厅、摄影棚、形体教室、合唱排练教室、MIDI教室、数码钢琴教室、通俗演唱室、管乐排练室、民乐排练室、理论课教室等40余间。现有各种西洋、民乐乐器200余件,立式钢琴、三角钢琴近200 台,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需要。
设有两个专业:音乐学(师范)专业、音乐表演(器乐方向、声乐方向、影视方向、舞蹈方向)。下设三个教学系、一个教研室,即钢琴系、声乐系、器乐表演系、理论教研室。现有教职工35名,其中50%的教师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,包括国家一级演(奏)员3名,曾获得文化部“文华奖”和中国戏剧“梅花奖”的声乐教授一名。2006年,特聘影视表演艺术家吕晓禾为学院名誉院长、艺术总监、教授,聘国家一级导演黄净伟为学院艺术总监、教授。
近年来,在学校的正确领导和鼎力支持下,学院大力推进教学改革,探索和总结“四个特色”,即“学院+市场”的办学特,“教师+演员”的育人特色,“技术+艺术”的教学特色,“传统+国际”的发展特色。学院坚持以“四个特色”为主线,努力做好各项工作,培养出众多素质高、能力强、知识全面,适应社会需要,下得去、用得上、干得好的应用型人才。
广播电视编导与播音主持专业:
组建于2005年7月,现有本科专业广播电视编导(含播音主持方向)。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9人,其中教授4人,副教授23人,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44人。学院包含一个编制内科研机构:沈阳大学清文化研究所(沈阳社会科学院清文化研究所),现有专兼职研究员15人。学院新建(扩建)的实验中心,已投入使用,包括400平米综合演播厅、影视观摩厅、影视编导训练厅、采访训练厅、镜头前训练室、播音训练室、影视拍摄实验室、高清影视制作实验室、录音室、三维动画实验室、非线性编辑室、线性编辑室等。图书资料室现有报刊百余种,藏书两万余册[1] 。
音乐传媒学院是一所教学型、艺术类、综合性学院。
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,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。
本科教育培养具有社会良知与责任感,具有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实践能力,具有健全的人格心理与创新精神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。强调突出地方大学特质,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,立足沈阳、面向辽宁,不断扩大辐射范围。
专业设置:
1、管弦表演(以及西洋打击乐)
主要课程为,乐理,视唱练耳,和声学,合奏,重奏以及专业小课
2、民乐表演(以及民族打击乐)
主要课程为,乐理,视唱练耳,和声学,合奏,重奏以及专业小课
3、舞蹈表演(民族舞方向)
舞蹈表演主要课程为专业课与公开课,校内校外演出次数较多,三名舞蹈老师,系主任为国家二级演员,其他两位老师均是沈阳音乐学院研究生毕业。(这个专业去年没有招人,今年具体情况也是很迷)
4、钢琴表演
主要课程为,乐理,视唱练耳,和声学,重奏以及专业小课
5、声乐表演(流行,民族,美声唱法)
主要课程:专业小课 视唱练耳 乐理 和声学 合唱和公开课
6、音乐学(师范方向)
主要课程为钢琴,声乐,视唱练耳(没有乐理),舞蹈,英语,民族音乐, 总的来说就是音乐老师,还可能增加写字,和口语课,因为这是将来面对学校的一门学科。而且到大学选专业课老师也很重要,如果想的话可以咨询上届的学姐学长。
7、播音主持
主要课程:普通话语音学,播音学概论,传播学概论,新闻采访,广播节目播音主持,新闻写作,主持人形体训练等。
8、广播电视编导
主要课程:视频剪辑,视频制作,AU,PS,PR,3D,FLASH,特效制作,摄像技术,摄影技术,影视化妆等等。
注意,以上专业必选选修:形体与表演【图片】
注:管民声钢舞均为音乐表演,外报的招生人数为总体招人人数!!!!